中国的神仙形象,最初的认知或许源自我们在寒暑假期间,常常接触到的《西游记》各种动画片、电视剧和卡通书等。这些作品中的神仙们,个个身怀绝技,特立独行。我们对其中的角色形象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那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孙悟空,既能飞天遁地,又力大无穷的七天大圣,此外还有曾经掌管十万天河水兵的猪八戒,和能与孙悟空比肩的二郎神杨戬。更高高在上的,像是玉皇大帝——虽被孙悟空一掌打到桌子下,依然气宇轩昂的天宫主宰,以及西天如来佛祖那位无敌的“打BOSS”存在等。然而,在我们眼中,这些神仙到底谁是大哥,谁又是最小的小弟呢?
在我们的常见认知中,尤其是从电视剧和小说的影响中,似乎整个道教神话体系中,最为显赫的神仙莫过于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接下来就是太上老君、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等那些可以在天庭指点江山的大神人物。再往下,便是像灌江口的二郎神、方寸山的菩提祖师、五庄观的镇元大仙这些地界散修的神仙。至于来源于《封神榜》中的神仙,我们通常认为鸿钧老祖是至高无上的存在,门下三位太上圣人——原始天尊、通天教主和南极仙翁,便是那一代中堪称超凡的存在。接着就是一代又一代的截教与阐教弟子,像姜子牙、申公豹、雷震子、哪吒等,依次排列成一个神话的世界。
展开剩余75%不过,如果我们认为这些神仙便构成了道教的完整体系,那就大错特错了。真正了解这些神仙的含义,我们或许得先理清道家与道教、佛门与儒家的复杂关系。特别是,道家与道教这两个概念的界限,其实并非如许多传统观点那样简单重叠。
很多人习惯将老子视为道家与道教的共同创始人,但实际上,道家和道教的关系是有着明显差异的。道家起源早于道教,最早形成于春秋时期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代表人物有《道德经》的老子李耳和《逍遥游》的庄子庄周。他们主张“道”为一切行为的源泉,强调效法自然、无为而治,更偏向于一种哲学思想与个人修养。而道教则诞生在道家思想传播近千年之后,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了天师道,开始将道家学说奉为经典,并通过宗教仪式、信仰等形成了系统的教义教规。在道教的教义中,尊老子李耳为道祖,主张“与道合真,修生成仙”。而后,随着民间百年的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教义体系,并建立了庞大的神仙谱系。
在南北朝时期,道教学者陶弘景撰写了《真灵位业图》,该书中将神仙按照高低排序,并分为七个等级。其中,第一等级是宇宙之主元始天尊,左右分别是高上道君、虚皇道君等29位神仙;第二等级则是玄皇大道君,周围辅佐的有天帝道君、赤松子等;第三等级的主神为太极金阙帝君,下面有黄老君、孔子等历史人物。到了四至七等,更多地融合了历史上有名的帝王将相和文化人物,反映了道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实际上,这些神仙体系中,既有历史中的人物,也有虚构的传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道教神话世界。
到了唐朝,道教的神仙体系更加细化和明确,形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体系。三清指的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是道教崇奉的最高神祇,形象极为崇高,代表了道教的至高无上;四御则是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分别是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其中玉皇大帝被百姓称为“天公”,后土皇地祇则被尊称为“地母”。此外,五老六司七元等体系,涵盖了各类传说中的神祇,也融入了日月星辰等自然元素。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道教的神仙体系吸收了许多中国古代民间的传说、历史人物和宗教信仰,其思想体系则融合了道家、儒家、阴阳家以及佛家等多元文化。道教的众多教派,如天师道、全真派等,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义与传承。尽管这些教派之间存在差异,但道教的神仙体系却在不断的融合与创新中逐渐成熟。
今天,道教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与佛教、儒家、法家、墨家等并列,影响着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成为三教九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脉。
发布于:天津市象泰配资-配资证券网-配资交易网-配资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