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原本计划由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共同研制的欧洲战斗机,因为法国的中途退出,“一拆为二”变成了“阵风”和“台风”两款。
如今,似曾相识的场景再现,欧洲第六代战机项目会不会重走老路?
一别两宽?
2017年,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启动了欧洲第六代战机“未来空中作战系统”项目(FCAS)。次年,项目决定由法国达索公司主导,联合研制欧洲第六代战机,取代法国“阵风”战机和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联合研制的“台风”战机。
然而,2018年西班牙的加入,令空客公司在项目中的权重增加,达索公司在项目日常决策中遭遇挑战。
2023年,就已有传闻称,德国有意退出FCAS,转而“投奔”由英国BAE系统公司、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联合推进的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
如今,空客与达索及其背后的德国、西班牙与法国的主导权之争达到顶峰。
达索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特拉皮耶公开放狠话。图源:GJ
据新华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由于在决策主导权上出现分歧,德国有意将法国达索公司从项目中“踢出”,正在与英国、瑞典探讨替代方案。而近日在达索航空新工厂的落成典礼上,达索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特拉皮耶也公开放狠话,称“不介意德国人的抱怨”,达索完全能够独立研发第六代未来战机。
各生欢喜?
的确,当年的达索便是在选择“单飞”后研发出了名噪一时的第四代半战机“阵风”。而德国、西班牙、英国与意大利则合作设计“台风”战机,与“阵风”战机、瑞典的“鹰狮”战机并称欧洲“三雄”。
但今非昔比。对于这个耗资1000亿欧元的欧洲最大防务项目SCAF参与方们来说,“一别两宽”不见得就能“各生欢喜”。
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震指出,研发五代机的技术难度与成本压力,是欧洲国家无法独立承担的。而四个月前的印巴空战以及去年的一场空战演习均表明,无论是“阵风”还是“台风”已不再是“天之骄子”。诸多因素让法德一度走到一起,想要越过五代机、直接“上马”第六代战机;如今却又因为眼前的利益分配和本国国内深重的产业危机加深对对方的不满。
德国总理默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图源:GJ
“但现代战斗机的研发需要的产业链和工业人口、基础设施、资金成本已远非中等强国所能负担,单打独斗研发第六代战机只会遭遇诸多障碍。”杨震认为,上世纪欧洲成功打造出“欧洲双风(阵风、台风)”如今难以复制。
也正因为如此,放狠话的特拉皮耶最后还是给自己留了一点余地,称达索是否独立制造第六代战机将由法国政府决定。毕竟,法国债台高筑,3万亿欧元公共债务的雪球还在越滚越大。而德国和西班牙在研发方面也离不开法国的技术。
2026年进入关键的原型机阶段,2028至2029年试飞原型机,2034年左右开始服役……但眼下,德国、西班牙与法国需要在年底前想清楚,真的要“单飞”吗?是否还要按计划于明年启动项目的下一阶段?
10月召开的三国防长会议或许将是一个关键节点。
象泰配资-配资证券网-配资交易网-配资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