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玭对李泌的评价:“两京复,泌谋居多,其功乃大于鲁连、范蠡。”
李泌,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人物之一,与唐肃宗李亨的关系可谓深厚。他不仅是李亨的得力助手,也是在动荡时代中,李亨最信赖的重要谋士。尽管他们的关系是君臣关系,但两人之间的私人情谊也深厚至极,几乎可以说,李泌是李亨身边最为亲近的重臣之一。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李泌凭借其卓越的才智,先后收复了长安和洛阳。这一举动不仅令朝廷上下为之侧目,也使他获得了唐肃宗李亨的高度赞赏。李亨在朝堂上公然对李泌说道:“你若有何要求,只需言明,朝廷必会满足,无需经过长时间的廷议程序。”这番话可见李亨对李泌的依赖和信任。
展开剩余85%朝中的其他大臣看到李泌如此宠爱,心中不免产生了嫉妒。然而,他们也明白,李泌的功绩远超常人,简直不亚于开国功臣。因此,尽管他们心生嫉妒,却也无法与李泌的成就相提并论。当时,他们都在等待李泌提出自己想要的奖赏——职位、财富或更多的权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李泌提出的“奖赏”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我想睡在陛下膝盖上。”
为何李泌提出这样非同寻常的请求?
李泌和李亨的关系,比外人想象中的还要紧密。李泌出身贵族,家族显赫,自幼便以聪慧异常著称,在贵族圈中有着“神童”的美誉。甚至连唐玄宗李隆基都被他所吸引,曾亲自召见李泌,考察其才华。那时,张说以“方圆动静”之题考察李泌,李泌的表现令张说称赞不已。最终,李泌被送入东宫,与太子李亨一同学习,培养出深厚的友谊。
两人同窗共读,关系日益亲密。李泌无论在朝堂上还是在私下里,都对李亨有着巨大的帮助。不仅为李亨提供了许多政治上的建议,还帮助他应对了来自朝中权臣如李林甫的暗算。可以说,李泌的谋略和智慧,直接影响了李亨能稳坐太子之位。李泌的忠诚和智慧,使得他成为李亨的得力助手,甚至不惜为李亨赴汤蹈火。
李泌的正直性格,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他对于当时权臣杨国忠的不满情绪极为强烈,甚至公开表达对杨国忠的鄙视,这也使得两人之间积怨已久。最终,李泌因不愿与杨国忠为伍,愤然辞职,选择隐退山林,开始了修行的生活。
李泌的再度出山
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李亨的困境也为李泌带来了一个机会。李亨在危机中登基称帝,成为唐肃宗。此时的李亨,深感自己缺少足够的谋士和辅佐人才,于是想到了李泌。尽管李泌此时已深居山林,但他得知李亨即位的消息后,立即决定放下隐居生活,重新回到朝堂,辅佐李亨。
李泌的再度出山,给李亨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李亨立即任命他为相国,但李泌却拒绝了这一职位,明确表示自己来此的目的仅仅是为帮助李亨度过难关,而非为了名利。这一态度让李亨深感敬重,也使得他同意将李泌视为上宾,尊重他的意愿。
李泌的聪明才智和深远的眼光,在安史之乱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他提供的战略建议,李亨得以稳住局面并逐渐收复失地。他主张“不欲速”,即强调李亨应缓慢而稳妥地应对安禄山叛军,而不是急于求成。虽然李亨一开始急于求战,导致了部分战术上的失败,但最终,李泌的战略布置,尤其是让郭子仪和李光弼分别掌控不同战区,最终导致了叛军的彻底失败。
李泌的最终选择
当长安和洛阳被重新收复,安史之乱接近尾声时,李亨打算重赏李泌,问他有何要求。李泌的回答令人意外,他并未提出任何物质的要求,而是请求李亨让自己“躺在天子的膝盖上”。这一要求虽显得突兀,却隐藏着深刻的政治智慧。李泌深知,自己如若要求实质性的封赏,势必会激起朝臣的嫉妒与非议,甚至可能遭到打压。相反,他提出这一看似不合常理的请求,实际上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与李亨的关系,确保两人的信任更加牢固。
李亨欣然答应了李泌的要求,当晚便亲自来到了李泌的住处,兑现了他的承诺。李泌在皇帝的膝盖上躺了一会儿,这一幕成为了历史中的佳话。李泌的这一举动,表面上看是任性之举,实则是精心策划的一步棋,他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让自己与李亨的关系更加紧密,也避免了可能的政治风险。
李泌的归隐与后续影响
尽管李泌深得李亨宠信,但他并没有留在朝堂享受荣华富贵。战乱平定后,李泌主动辞去了所有职务,再次回归山林,继续他的修行之路。唐肃宗虽然极力挽留,但李泌坚持自己的决定。李亨虽然心中不舍,却最终尊重了李泌的选择。
虽然李泌回归山林,但他依旧关心国家大事。他秘密保护了李亨的长子——广平王,为其免遭政敌的迫害。广平王后来继位,李泌再度被召回朝中,继续为唐朝效力。
总结
李泌一生经历了唐肃宗、代宗和德宗三位帝王,他不仅是唐朝安史之乱的功臣,也是唐朝中期复兴的重要推动者。他的智慧、忠诚和高瞻远瞩,使他在唐朝历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李泌的事迹堪称“国之重臣”,他的一生无疑为唐朝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怎么看李泌的这一生和他的功绩?
发布于:天津市象泰配资-配资证券网-配资交易网-配资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