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凯 刘云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发展中,各级地方政府应以服务科技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通过“引育留”良好生态的构建,打造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的科创高地。
以思想共识为基础,厚植惜才爱才沃土。企业家对人才的关注度决定了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度。实践中,政府要调动企业积极性,通过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等方式,有效联合企业将“人才强企”理念落到实处;要凝聚企业家合力,通过开展企业家人才培训活动、新生代“青蓝”接力计划,以及举办企业人才工作交流分享会、高层次人才对接洽谈会等,营造惜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精准引才机制。对于政府而言,要着力破除阻碍人才跨区域流动的不合理壁垒、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如,搭建引才平台,支持高校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协同为企业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提供助力。加大引才补助、创新资助等政策实施力度,根据实际情况为企业提供引才补贴。对于企业而言,要不断完善引才标准、资源配置。其中,科技型企业可聚焦核心技术攻关,绘制人才招引图谱,建立关键岗位能力模型;制造业企业应紧扣产业升级需求开展“订单式”招聘,靶向招引实操型人才;服务型企业须围绕用户体验提升,吸纳数字化运营、品牌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以企业实践为课堂,打造系统育才生态。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分层育才体系,将人才培养嵌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即,围绕“人才增值”与“企业增效”双重目标,针对新员工实行“导师带徒+轮岗实训”的入门培养,针对技术骨干开展“项目淬炼+外部赋能”提升培训,针对管理人才侧重于“战略思维+资源整合”的素养拓展。另一方面,政府要统筹好多方资源,制度化推进政企协作,推动才企对接、产才融合。通过项目引进、兼职引进、与高校院所共设联合体等方式灵活引才引智。
以企业温度为纽带,完善多元留才机制。在这一方面,企业要搭好干事创业的平台和舞台,政府则要做好人才“引育留”的良好氛围营造与制度保障。不断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在待遇上推行多元激励,分类建立人才评价体系,让人才贡献与回报成正比;在发展上畅通晋升通道,设立管理、技术、技能并行通道;在情感上做实暖心服务,建立“人才关爱档案”,增强人才归属感。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紧扣人才关心的“发展大事”和“关键小事”,因地制宜解决好人才在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方面的需求,全心全意打造以人才为支撑、引领未来发展的活力之城、机遇之城。
(作者单位分别为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兴化市陈堡镇人民政府;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B/2022/01/123〉、泰州市社科类〈人才发展〉2023年市级课题研究成果)
象泰配资-配资证券网-配资交易网-配资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